在劍河民族中學,有這樣一位教師,她24年如一日,把三尺講臺當作人生的歸宿,愿以一生付教育,只為桃李花盛開。她便是全州優(yōu)秀班主任張大情。
1998年7月,張大情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黔東南師專畢業(yè),正值州府所在地凱里市急需教育人才,相關部門與她協(xié)商,可以把她安排在凱里市教書。
在城市里工作,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但當她得知家鄉(xiāng)劍河英語教師緊缺后,毅然放棄在凱里工作的機會,到劍河縣第二中學任教,2007年調(diào)劍河民族中學工作至今。
張大情教了24年書,當了22年的班主任。
在2019年劍河縣“中財永利園丁獎”表彰大會上,張大情在發(fā)言中說:“我是從農(nóng)村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農(nóng)村孩子學有所成,走出大山。20多年來,我就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能多學到一點知識,如果我的努力能讓他們改變命運,也改變家庭和改變家鄉(xiāng)的貧窮落后面貌,我覺得我這一輩子值了?!?/p>
自任教以來,張大情所任教的中學英語學科多年來一直排名全縣前列。從教24年來,她先后獲評1次州級優(yōu)秀班主任,3次州高考教學質(zhì)量獎,3次縣優(yōu)秀教師,6次縣中、高考教學質(zhì)量獎,獲學校各種表彰30多次。在擔任劍河民族中學2021屆高三(5)班班主任時,該班47名學生高考一本上線44人,成為該校一本上線率最高的班級。
“謝謝您,張老師,沒有您的幫助,我可能和村里的姐妹一樣,早就輟學了,哪會有今天。我一定要做像您一樣的老師,教好每一個學生?!边@是有一年的教師節(jié),張大情一名學生給她發(fā)來的信息。這名學生是來自劍河縣久仰鎮(zhèn)農(nóng)村的一個貧困女孩,在張大情的幫助下,她不僅讀完了高中,還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師范大學,如今已經(jīng)在荔波縣參加工作。
因出身農(nóng)村,感同身受,張大情特別關注貧困學生。2009屆學生李昌華和2010屆學生李昌鑫是兩兄弟,家庭經(jīng)濟困難,在學校經(jīng)常共打1份飯吃,到高二時李昌華就準備輟學了。了解情況后,張大情無償資助他們兄弟生活費,直到考取大學。任教以來,張大情先后資助過10余名學生,她有一個信念,就是決不讓班上的一個學生輟學。
“多一些孩子讀書出來,農(nóng)村的貧困程度就會得到進一步改善,所以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失去讀書的機會。”張大情說。
2007年,劍河民族中學成為全州唯一的一所全寄宿制學校。為方便陪伴和照看學生,給學生一個溫暖的家,張大情從家里把被褥搬到了學校。
第二天中午放學回家,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出現(xiàn)在校門口。張大情抱起女兒:“這么遠的路,你就不怕人家把你抱走嗎?”“我怕媽媽不要我了!”女兒哭著說。張大情無比心疼地說:“女兒啊,除了你,媽媽還有更多的孩子要關心?!?/p>
張大情說,女兒需要媽媽,學生也需要老師,特別那些從農(nóng)村來遠離父母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照顧。
“張老師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教我們讀書,教我們生活和做人?!比缃褚言谡部h縣人民政府工作的學生李昌華動情地說。
2008年冬季雪凝期間,很多學生放寒假回不了家。張大情把班上陳傳紅等10位學生接到家里,直至一個多星期后災情緩解,道路暢通,才買票送他們回家。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24年過去。張大情始終堅守教學一線,為劍河的教育事業(y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愿以一生付教育,只為桃李花盛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