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α片免费在线,五月天久久国产你懂的,欧洲亚洲综合人成在线视频,a√片免费大全在线观看不卡

    <small id="cmjeg"></small>
    <td id="cmjeg"></td><small id="cmjeg"><menuitem id="cmjeg"></menuitem></small>

      燈煙過梁

      2025-09-19 黔東南日報 龍珍鋒 呂鈾

        站在陽臺上,望著遠(yuǎn)處高樓縫隙間漏下的點點燈火,忽然想起老屋那盞早已塵垢滿身的煤油燈。

        記得,燈是銅鑄的,底座刻著花紋藤蔓,燈罩早已熏得昏黑,像蒙著一層舊年的朦紙。燈芯燃起時,火苗一躍一跳,將我們的影子拉長又揉碎,投在杉木板的板墻上,仿佛有無數(shù)雙手在暗中編織歲月的經(jīng)緯。

        那年我五歲,總愛趴在火塘邊的竹席上,看母親往燈盞里添燈油。早時候用的是茶子油,后來換成了汽油,清亮中帶點草木澀香。她手指細(xì)長,捏著鐵皮漏斗,油柱順著漏斗頸緩緩流下,燈光便一寸寸亮起來,照見她鬢角的青絲,也照亮木樓梯拐角處堆著的竹編笆簍。父親常說:“燈油金貴,省著點。”可每當(dāng)我夜里驚醒,那簇火苗總在,像一只暖烘烘的手,輕輕拍打我的脊背。

        火房的上方是谷倉,谷倉的木板縫里,總漏下細(xì)碎的光斑。我常仰頭望著,猜想那些光斑是不是星星掉進(jìn)了谷堆。母親做針線時,煤油燈擱在染布上,藍(lán)靛染出的蝴蝶被燈光一照,翅膀竟微微顫動起來。燈影漫過地上紡籃的針線,漫過墻角掛著的鐮刀和犁頭,最后爬上房梁,與落在杉木皮屋頂?shù)牡未鹩曷暼喑梢粓F(tuán)。多年后我才明白,那早被燈煙熏黑的梁木,早將苗寨的時光腌成了歲月的琥珀。

        老屋旁,樹林邊的不遠(yuǎn)處,是關(guān)著水牛的圈舍,它反芻的聲響混著草料氣息,透過窗臺縫隙滲過來,成了我童年的搖籃曲。天未亮透,父親便踩著吱呀作響的木梯下樓,趕到牛圈邊,解開水牛頸間的麻繩。牛鈴鐺“叮當(dāng)”一響,村子里的犁耙聲便此起彼伏,像井邊村姑的水瓢與井沿輕碰的清冽回響。

        又到春耕時,晨霧從樹林漫過寨子來,裹著泥藻的腥甜,晨光在霧里暈開一團(tuán)毛茸茸的光,像煤油燈的光斑照亮翻卷的新泥。我提著竹簍跟在后頭,撿拾被犁頭翻出的小泥鰍。父親弓著腰,犁鏵破土的“沙沙”聲里,他的影子與牛影疊在一起,成了霧中移動的山巒。鐮刀掛在吊腳樓廊柱上,刀刃映著天光,母親說那是“接月亮的銀鉤”。秋收后,父親用稻草扎成掃把,掃凈曬谷坪,煤油燈的光便落在金黃的谷粒上,仿佛給每粒稻子鍍了層薄金。

        竹編匠人龍伯常來串門,他坐在火塘邊編竹器,燈影把他的皺紋刻得更深。篾條在他手中翻飛,時而變成魚簍,時而化作糞箕。

        雨季最磨人。濕氣順著杉木板爬上來,時常被褥能擰出水,母親便在火塘邊支起竹架烘衣。煤油燈罩蒙著水汽,燈光愈發(fā)朦朧,像裹著一層牛皮紙。父親用柴刀剝杉木皮補(bǔ)屋頂,碎屑紛紛揚揚落進(jìn)燈影里,竟似落了一場溫暖的雪。夜晚時分,老人們聚在堂屋,煙袋鍋的紅光與煤油燈的昏黃交織,他們用苗語唱著古歌:“雨打芭蕉葉葉愁,人過青山步步秋?!蹦菚r,我聽不懂詞意,卻記得那調(diào)子纏繞在房梁上,和燈煙一起,久久不散。

        最喜,冬日圍爐?;鹛晾锏牟窕疣枧菊懀赣H把紅薯埋進(jìn)炭灰,我和六歲的女兒如今這般大時,總迫不及待用火鉗去扒。燈影映著母親的手,龜裂的紋路里嵌著草木灰——那是冬日里最難忘的記憶。父親用木姜樹熏臘肉,油滴落在火堆里,“滋啦”一聲躥起老高的火苗,驚得梁上的貓撲棱棱亂竄。女兒如今在城里見著臘肉便皺眉頭,她不知那煙熏味里,藏著老屋的魂魄。

        2001年,我參加工作,父親和母親就進(jìn)城了,我雖然就在老家的中學(xué)教書,但很少回家,火房杉木板上的那盞煤油燈,銅銹爬滿了花紋,玻璃罩裂了幾道縫,像老屋一道道淚痕。曾經(jīng),帶女兒去看過苗文化博物館,她指著櫥窗里的蠟染布驚呼:“爸爸看!蝴蝶標(biāo)本!”我貼近玻璃,卻再尋不見燈光下那抹顫動的藍(lán)。

        如今,我常夢回老屋。夢里煤油燈還亮著,父親在修犁頭,母親在納布鞋,谷倉里的谷堆沙沙作響,似在催促麻雀莫偷食。醒來時,城里正下夜雨,霓虹燈透過窗簾縫照進(jìn)來。

        每到周末,我常帶女兒回老家。老屋還在,卻再也找不回——那個在煤油燈下用火鉗去扒紅薯的少年。鄰居的一對小狗看到我們回老屋,也過來湊熱鬧。不知道是哪家剛孵化的一群小雞崽,見了人也過來找食。女兒特別喜歡小動物,她興奮地不停與小狗、小雞拍照。我望向遠(yuǎn)方,稻田仍在,溪流仍在,只是燈下早已沒有那個拿火鉗扒紅薯的少年。

        深夜,我悄悄點亮帶來的老煤油燈。火苗躥起的剎那,梁上灰塵簌簌落下,恍惚又是舊年光景。原來燈煙過梁時,早已把我們的魂系在了那些消逝的歲月里。

        窗外,村子靜極了。沒有牛鈴,沒有紡車,唯有真正的星光,還和四十年前一樣,靜靜落在吊腳樓的屋梁上。


      中共黔東南州委宣傳部直管網(wǎng)站 主辦: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

      投稿熱線:0855-8251142 投稿郵箱:qdnzxw@163.com

      網(wǎng)絡(luò)信息投訴舉報電話:0855-8251142 郵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備11000571號 貴公網(wǎng)安備:5226010255601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號: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