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新聞網(wǎng)訊 進入農(nóng)歷五月以來,邛水河畔的三穗縣城內(nèi)漸至熱悶,氣溫超過涼適以上若干度,在這燥熱的日子里,早晚外出的人還比較多,但于大中午卻少之又少??此七@樣的氣候,人感到相應的不適,大自然卻并不因此而停止運行。不是嗎?邛水河蟬鳴成就成為另一番景致。
蟬這種動物,我多少有點了解,得知系昆蟲類翅目科,它有三種體型特征,最大的成人拇指稍大,中等的中指差不多,小的則如米粒,從相關(guān)資料和動物知識中獲悉,其卵及幼蟲在地下生活達十七年之久,蟄伏滿后生物鐘敲醒,迅即鉆出泥土往就近的樹上爬,然后在陽光下蛻皮、曬翅,翅膀硬了便開始蟲身第一次飛翔,找到適宜樹枝后便尾部一翹一翹的發(fā)出聲響,開始有規(guī)則的放聲歌唱。
過去鄉(xiāng)村人多,蟬也在鄉(xiāng)間占據(jù)很大的空間,自然精靈的人開始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五六月份有蟬,七八月份蟬聚集到頂峰,秋收慢慢消退直至銷聲匿跡,過了一冬一春,又再次出現(xiàn)于人們的視野,周而復始。那時在山坡上適合的季節(jié)里,走到哪個坡哪個嶺都能聞其身見其影,特別是在麻栗樹、板栗樹、楠木等樹上總能有所發(fā)現(xiàn)。那時節(jié)農(nóng)村孩子的玩具不多,有蟬正好是個彌補,于是大人為小孩玩耍小孩為好奇總是想方設法捉蟬供娛樂,每每抓到便用麻線捆住其腳,耍蟬者一手牽線頭一邊任其飛舞,但因有麻線束縛蟬始終逃不出玩者手心,于是便常有被縛蟬“吱”“吱”的悲憤聲傳出,雖覺有點殘忍,但也不時為一大樂趣。
這幾年,隨著人們向城鎮(zhèn)聚攏,隨著城鎮(zhèn)綠化的跟進,蟬也如人樣往熱鬧處湊,于便道路兩旁的行道樹就成了蟬們的棲身所在。當然,這蟬所選是有的樹多,如香樟,或許是枝繁葉茂、或許是嫩汁吸引,少則只把,多則五六只,但有的樹少,有只把蟬光顧就算不錯了,當然也有沒蟬探訪的大樹。據(jù)筆者觀察,水杉等樹基本不招蟬,是不是該樹不適宜蟬進食還是葉密一旦被喜吃昆蟲的鳥發(fā)現(xiàn)難以逃生不得而知,不過猜想蟬也是動物也有思想其選擇肯定有其合理的成分。
蟬鳴有個大概的時間,特定季節(jié)里具體到每天則是從太陽出就開始直至深夜,起初是個別獨奏,隨后和鳴,兩只,三只,五只直至眾蟬一起大合唱,大蟬“嚨嚨嚨嚨嘞”“嚨嚨嚨嚨嘞”過不停,中小蟬“喳一喳一喳一喳一啊適一啊適一啊適一季一季一季一季一四季丫一四季丫一四季丫一四…”,你方唱罷我登場,有的則爭相嘶鳴,聲浪一浪蓋過一浪,以致到深夜不曾消停,正所謂“明月別枝有驚雀,清風半夜聞蟬鳴”,嘹亮的聲音匯成磅礴的氣勢場面甚為壯觀。不過雨天是欣賞不到這種場景的,也看不到蟬們的蹤影。
這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是大自然不摻雜任何人工行為的邛水河兩岸人家及到此游玩者天然的饋贈,是三穗新舊城幾條大道即美敏大道、新陸大道、靈山大道、將軍廣場大道、迎賓大道、黔東交通運營中心廣場、高鐵站前廣場等行道樹上的奇趣奇景,置身于這天籟之聲中,于心靈深處慢慢品味,著著實實讓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