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隆里古城全新開城 沉浸式體驗解鎖明代軍屯煙火氣
9月20日,錦屏縣隆里古城鑼鼓聲震街巷,非遺花臉龍伴著鼓點靈動起舞,這座承載600年軍屯歷史的明代衛(wèi)所古城,正式以全新姿態(tài)開城運營。如今的隆里古城,不再是靜止的“歷史標本”,從能住的“博物館”到有故事的軍屯美食,從全場景劇本殺到活態(tài)非遺表演,多元業(yè)態(tài)讓古城變身“動態(tài)煙火空間”。
“經(jīng)過全新打造,我們把隆里古城從靜態(tài)的歷史標本升級為動態(tài)的文化生命體?!辟F州云村智庫執(zhí)行院長王生榮介紹,隆里古城按照文化場景+文化演繹+文創(chuàng)開發(fā)+文娛體驗四個維度打造,讓游客成為隆里古城600年煙火生活的共創(chuàng)者。
本地散養(yǎng)鵝搭配復耕的明代古稻燉成噴香鐵鍋大鵝,非遺炭火烤制的盔甲脆餅、箭鏃米耙復刻古代兵器造型,一口下去滿是酥脆……走進古城,最先勾住人的便是滿街的軍屯風味,這里的美食不止?jié)M足味蕾,更藏著戍邊歲月的故事。“古作物+非遺技+軍屯符號”的內(nèi)核,讓軍屯食坊與酒肆成了“活的歷史書”。白天,游客靜坐院中伴著耕讀文化與衛(wèi)所歷史品味慢生活;夜晚民謠響起,推動古城從“日間可游”升級為“晝夜可享”。
吃飽喝足,古城里的互動體驗更讓人挪不開腳,秉持“全員可演、全程可玩”理念,這里打造了從白晝到深夜的沉浸式場景,讓游客告別“走馬觀花”,真正成為古城故事的參與者。
白天的古城像一座露天劇場,青陽門、戲臺廣場上《隆里六百年》情景劇每日上演,本地居民扮作商販、匠人穿梭街巷,《草市爭攤》《書院科考》等片段輪番登場,游客換裝加入“千戶巡街”,和NPC互動就能推進劇情;全景區(qū)覆蓋的超級劇本殺人氣更旺,《千戶斷案》《書院科考》等主題,化身“戍兵”“書生”“商賈”在龍標書院解謎、街巷闖關(guān),玩著玩著就讀懂了軍屯歷史;戲臺廣場上,非遺花臉龍隨鼓點翻飛,游客還能親手畫龍臉、學舞龍,感受傳承六百年的文化魅力。
夜幕降臨后,古城又換了另一副熱鬧模樣,軍屯炭烤市集亮起紅燈籠,炭火上的美食滋滋冒香;21點“千燈送?!眱x式準時啟動,數(shù)百盞燈籠組成長龍從蜈蚣街出發(fā),游客寫下心愿燈牌,跟著隊伍走到青陽門共同祈福,夜色里滿是溫暖。
體驗完熱鬧的活動,住進古城的民宿才算真正融入這里的生活。以“可居住的博物館”為核心打造的千戶守備院、市井戍邊院、耕讀傳家院三大民宿集群,每一處院落都是解鎖明代日常的“鑰匙”。千戶守備院復刻明代千戶府邸規(guī)制,推窗便聞晨鐘與鳥鳴,仿佛瞬間化身戍邊將領(lǐng);市井戍邊院滿是軍戶生活的煙火氣,鄰里溫情隨院落景致自然流露;耕讀傳家院緊鄰狀元祠,明清科舉文化的書香浸潤每一處角落。所有民宿都保留著古城建筑的原真性,真正實現(xiàn)“枕著六百年歷史入眠”。
貴州云村隆里古城運營負責人廖勇介紹,隆里古城還打造了多元的延伸體驗業(yè)態(tài)。全國首個“古軍屯堡文化研學基地”里,糧倉改造的教室充滿特色,研學團隊能參與歷史探秘、非遺手作課程;明代旅拍提供百余種傳統(tǒng)服飾,專業(yè)團隊在古城墻、狀元祠等點位取景,幫游客定格“穿越明代”的瞬間。輜重市集中,非遺竹編、花臉龍臉譜、狀元筆等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琳瑯滿目,每一件都是“文化解碼鑰匙”,讓游客能把“六百年記憶”打包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