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貴州非遺成為國際時尚元素侗族大歌跟隨“哪吒”走世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祖嘉
2月13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鬧?!菲狈客黄?00億元,電影中侗族大歌以其空靈圣潔、奇幻空靈的獨特韻律,與電影畫面完美融合,給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聽體驗。
1986年,來自黔東南州的合唱團,把侗族大歌帶上了法國巴黎秋季藝術節(jié)的舞臺。這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的自然合唱形式一經(jīng)亮相便技驚四座,被稱贊為“清泉般閃光的音樂”。
自此以后,侗族大歌開啟了它的環(huán)球之旅,在意大利、匈牙利、奧地利、新加坡、日本、俄羅斯、挪威、比利時、美國等國唱響。2009年,貴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的《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如今,侗族大歌跟隨“哪吒”一起再次驚艷世界。
貴州享有“文化千島”“民族生態(tài)博物館”的美譽,17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孕育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更孕育出侗族大歌、苗族銀飾、蠟染、刻道、地戲等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近日,中國越劇演員陳麗君身穿高定非遺禮服亮相法國巴黎,在法國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現(xiàn)場演繹經(jīng)典越劇《鳳求凰》。她身穿的禮服靈感來源于苗族嬰兒背帶圖案“蝴蝶媽媽”,云肩鏤空設計便是來源于貴州劍河苗族剪紙技藝,禮服上的刺繡由多個苗族純手工老繡片組成。
苗族沒有文字,苗族姑娘們就以針為筆、以線為墨、以布為紙,在針與布的穿梭間記錄下苗族祖祖輩輩的故事。苗族以圖騰崇拜的方式敬仰著與先祖有密切關系的動植物,如蝴蝶紋、鳥紋、魚紋、花和植物等。隨著各支系的遷徙與融合,苗繡逐漸分化出幾十種獨特的技法,如平繡、貼布繡、打籽繡、破線繡等。古老原生態(tài)的苗繡在現(xiàn)代繡娘們手中和時尚結合,從貴州走向世界。
2024年,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與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苗繡州級代表性傳承人石傳英合作完成的苗繡高定備受追捧;
中國設計師品牌HUI在2024春夏米蘭時裝周期間舉辦線下大秀,發(fā)布靈感來自貴州清鎮(zhèn)麥格苗族布依族鄉(xiāng)小谷隴村的苗族支系——“四印苗”的《苗印》全新系列作品;
貴州“村超”足球隊前往法國交流,帶去的榕江民族服飾百鳥衣引來法國時尚驚嘆。
貴州非遺在一次次相遇與交流中,正成為國際舞臺的時尚元素。
2024年12月17日起,貴州加入外國人過境免簽240小時“朋友圈”。2025年春運期間,韓國清州至貴陽的國際臨時旅游包機航線正式開通,標志著貴州冬季旅游市場開發(fā)邁出國際化新步伐。越來越多外國人走進貴州感受自然與非遺交織出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