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工作人員周長春:百年水陸要津
重安三橋全景圖。受訪者供圖
重安江鐵索橋簡介:
重安江鐵索橋,位于凱里市與黃平縣交界處的重安江上,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橋為南北走向,由19條鐵鏈、213塊木板及兩端橋基組成。該橋將鐵鍛制為長形扣環(huán)鎖連接而成,因其鍛制工藝優(yōu)良,雖經(jīng)百年滄桑,至今仍無銹痕。
歷史上,重安鎮(zhèn)是湘黔滇古驛道上的一處雄關和水陸要津,是兵家必爭之地。貴州提督周達武率師平亂經(jīng)重安江受洪水阻礙,費盡千辛萬苦才得以過江,在平亂告捷后,周達武集銀一萬二千兩修建了這座橋,結束了重安江“江頭下馬渡江船”的歷史。
鐵索橋由鐵索作為支撐,上面鋪木板,橋面呈現(xiàn)大圓弧狀自然下垂。人走在上面,有些晃,走的人越多,晃得越厲害。邁步走過這座鐵索橋時,仿佛搖搖晃晃地穿越歷史,聆聽一位耄耋老人講述151年前的故事。這座滄桑的鐵索橋見證了此地由閉塞貧困的不毛之地,發(fā)展為如今幸福便利的交通要道。
鐵索橋與旁邊的公路鋼架橋、鋼筋混凝土公路大橋并稱為“重安江三橋”,三座橋梁在三個不同年代中一直承載著南北交通咽喉的重要任務。198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重安江鐵索橋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經(jīng)150余年仍無銹痕
重安江鐵索橋建于風光秀麗的重安江小三峽之中,東面是有小江南稱譽的重安古鎮(zhèn),遠處有金鳳山和玉麟山隔江相望。站在鐵索橋頭,重安江兩岸的秀麗風景盡收眼底,江水倒映著岸上的秀美風光。兩岸奇峰怪石,草木繁茂,蒼顏翠綠,一派生機,一幅風光秀麗的文化景觀吸引著游客不斷前來打卡。
“鐵索橋見證了重安江百年歷史,與其余兩座橋相互映襯,展現(xiàn)著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秉S平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工作人員周長春告訴記者,鐵索橋中所蘊含的鍛造工藝、建筑水準、設計理念等仍是當今社會的財富。
“鐵索橋鐵索的營造技術科技含量極高,其材料采集與鍛制技術均在當?shù)赝瓿伞!敝荛L春說,在清代科技生產力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手工鍛造而完成的鐵鏈索,至今已151年的歷史而仍無銹痕,對于后人研究和借鑒具有重要意義。